從音樂班跨領域至日文系,王文萱的人生道路也因此悄然轉變。好學的她在交換學生時期投入了各項日本傳統技藝;而在書局的驚鴻一瞥,則讓她從台灣到日本持續潛心研究大正時期的藝術家─竹久夢二。現在的她除了教學,同時將各項興趣融入生活,持續推廣日本文化與竹久夢二美學,讓其發光發熱!
採訪‧撰文╱張莠蓁
攝影╱Tim
從音樂班跨入日文系
就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
從小就讀音樂班,王文萱原以為自己會理所當然地踏入音樂系,進而在畢業後成為音樂老師。但是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她對日本動漫畫的配樂也產生興趣,於是在進入音樂系之後決定休學,轉而就讀日文系,並一路在台灣取得碩士學位。就讀碩士的期間,王文萱偶然得知有赴日交換學生的機會,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她也獲得選校的資格。由於碩士班的指導教授畢業於京都大學,這讓她萌生前往該校的想法,沒想到這一年的交換機會,意外地讓她與日本傳統文化結下不解之緣。
「來到諸多日本文化的發源地,我在交換學生的那一年把握時間做了很多事情,由於是音樂班出身,曾經學習過大提琴、鋼琴及作曲,自然也想了解不同文化的音樂。於是我選擇從日本的傳統樂器三味線開始學起,並從而延伸學習茶道,同時因為需要上台表演三味線而接觸了和服。除了學習日本傳統技藝,我也到處旅行,這一年過得相當豐富。」然而短短一年的時間對王文萱來說完全不夠,因此她在回台之後首先報考了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獎學金,並自行尋找、聯繫指導教授,在得到教授的內諾後以研究生的身分再度進入京都大學,一年後正式考取碩士班。
王文萱補充:「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獎學金對就讀日文系的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印象中第一階段EJU的筆試只要熟記綜合科目的內容即可。至於第二階段的面試,由於我當時已經取得台大的碩士學位,因此有具體的研究計畫,也許明確知道自己的研究方向,就是順利申請到獎學金的主因。」
真誠待人
是在異國交友的不二法門
在實地赴日留學之前,王文萱坦言自己並沒有預設太多,因為如果實際情況與預期差距過大,可能會令人失望和崩潰。而出發前她曾詢問指導老師如何與京都人相處,得到的回答是:「真心誠意!只要是誠實而不虛偽,一定能夠將心意傳達給對方。」
留學時期王文萱也確切感受到京都人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她認為京都人講話較為婉轉,因此應盡量避免耍心機,如果雙方都不坦承只會讓事情更複雜。但只要展現誠實與虛心的態度跟對方學習,其實京都人會很願意教導。「如果釋出善意還是得不到同等的回應就算了,只要無愧於心就不需在意太多,也許問題不在自己,畢竟每個國家都會有不好相處的人。」
而提及與日本同學的相處,王文萱表示唯一不適應的就是日本人固有的「飲み会」,雖然她仍會參加,但會以酒精過敏為由推辭喝酒,而日本同學也不會勉強。這讓她體悟到,身為外國人遇到不會的事情時,坦誠面對才是最好的選擇。日本同學一定會樂意給予指導,如果裝懂卻出錯反而會更糟糕。
關於與日本友人之間的情誼,王文萱分享先生留日時期是領取扶輪社的獎學金,每位獎學生都會分配一個照顧家庭。照顧先生的家庭是一對長輩夫妻,每一年都會邀請王文萱與先生到家裡玩,同時分享京都傳統的文物;甚至家裡的女兒都出嫁了,還特意架起女兒節的裝飾供他們欣賞。舉凡過年、祭典等節慶,長輩夫妻也會邀約他們一同感受節慶氛圍。而遇到京都獨有的「五山送火」,長輩夫妻還特意訂了鄰近五山的旅館,在晚餐後一起到頂樓觀看點火儀式。這些舉動都讓王文萱感念於心,她認為京都人對自己的文化相當自豪,只要誠心交流,他們其實都很願意分享。直到現在,王文萱與長輩夫妻都還保持聯繫,回到日本也不定時的會去探望他們。
著迷於百年前的設計風格
王文萱一頭栽入竹久夢二的研究
自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開始,王文萱便著手研究大正時代的代表畫家─竹久夢二,「某次我在書局看到介紹竹久夢二圖案設計的書,立刻被他的設計風格吸引,同時驚訝一百年前的藝術風格在現代依然耀眼。
於是從台灣到日本的碩士和博士生涯,我以不同的角度展開對竹久夢二的研究。」撰寫碩博士論文的閒暇之餘,王文萱也持續鑽研三味線、學習裏千家茶道、日本箏、和服及能樂等日本傳統技藝,並接連取得各項指導資格;只是身在京都又學習傳統技藝,便無法忽視日本的禮儀。
王文萱回憶有一次體驗日本舞踊,在榻榻米的房間內因為沒有跪坐並用雙手將東西遞給助教,結果就被老師責罵了。這是因為在榻榻米基本上都應該以跪坐為主,要拿東西給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也不能用單手,這些狀況都是不被允許的。在經歷過幾次類似的場合,她便開始學習日本的禮法,以及了解日本人需遵從的規矩,確保自己不會做出太過失禮的舉動。
與此同時,王文萱也認識了不少學習日本傳統文化的同好,這些同好在她經營部落格時提供不少相關資訊,並不時一同舉辦活動。「靠著一點一滴的累積,這些分屬在各個領域,並且擁有共同經歷與成長的夥伴,現階段都是台灣非常優秀的日本傳統文化人才!」
而王文萱也將日本傳統技藝的學習歷程,以及與京都人相處的心得整理成書,在2013年出版了《京都爛漫》。在進入博士班之際,王文萱與相識於京都大學的先生結婚了,由於先生工作的關係必須搬到東京,她只能一個月坐一次新幹線回京都跟教授討論報告,並且把握時間繼續學習傳統技藝,讓心靈補足能量再返回東京;於是王文萱就這樣往返東京與京都兩地,直到取得博士學位。
畢業後第一個小孩也出生了,她一邊照顧小孩一邊接翻譯的案子,就這樣持續了三年,王文萱與先生便決定返回台灣。「最後我跟先生決定回到台灣,一方面是我們雙方的父母都在台灣;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小孩與日本保持良好的關係之餘,也能了解自己的家鄉─台灣。」由於王文萱與先生都有留日經歷,不僅會教導小孩關於日本的文化,也抱持開放態度,認為將來兩個小孩無論想在台灣或日本都可以。
返台後持續推廣日本傳統文化
將日本習得的技能知識融入生活
回台後,王文萱進入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學日語與日本文化,並以寫作、教學、演講、主持、活動企劃等方式持續推廣日本傳統文化,將在日本習得的技能與知識融入自己的生活。
以過往學習日語的經驗以及現在作為教學者,王文萱分享她不要求學生在學習之後能夠馬上應用,她只強調兩件事:「第一是了解文法的規則,第二是背好單字。單字量足夠才能保障聽力與口說能力,而熟悉文法之後自然能夠靈活應用。」王文萱回憶,由於在日文系的學習相當扎實,因此在交換學生時期基本上溝通都沒有問題;然而比較困難的是敬語,以及同學之間較為簡略的用詞。這兩種剛好是課本上沒有教的內容,需要實際運用才能熟練,這也正是留學的意義所在。
而為了讓大家更認識竹久夢二這位藝術家及大正時期的美學,王文萱在2021年將其十餘年的研究統整成書。在寫書過程中,她獲得了許多人的支持與幫助,像是通過與日本美術館及收藏家的溝通取得珍貴的圖片;日本夢二研究會成員們提供了建議與資源,以及不少長輩幫忙撰寫推薦序並協助尋找人脈,這些都支撐了《竹久夢二 TAKEHISA YUMEJI:日本大正浪漫代言人與形塑日系美學的「夢二式藝術」》的誕生。
此書還受到日本的出版社青睞,於2024年在日本出版了日文版本。在出書的同一年,王文萱更以共同策展人的身分,在北投文物館策畫了「浪漫1920s─竹久夢二的視界」特展,其中多虧她與日本的美術館接洽並租借收藏品,才讓展覽更臻完美,近乎一年的展覽深受各界好評。
王文萱指出,能夠得到這麼多的幫助,關鍵在於與日本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她表示:「在日本的經歷讓我了解日本人的規矩及溝通方式,正因為知道他們做事的態度與想法,才能夠圓融地解決問題。這也是我認為到日本留學時,除了專業之外最應該學習的事情!」
留學的最終目的
應是擁有異文化交流的能力
留日十年左右,王文萱直言這段經歷改變了她的人生;這是因為學會一個語言,甚至是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為她的人生開啟了很多扇窗,漸漸也能夠以不同立場去理解事情。她舉例說明,如果只會中文,在查資訊時可能只會獲得較為單一的答案,但如果同時查詢日文,卻能夠發現不同觀點。對於想要赴日的人,王文萱也有幾點提醒:「學習不同文化的最終目的並非改變自己,而是審視自己原有的文化,並擁有異文化交流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在很多時刻都很重要,不僅對個人、社會,甚至是國與國之間都有好處。就像我前面所說,留學並不只是學習專業,更關鍵的是了解對方的文化,習得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出國留學已經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留學生代表著台灣,自然也成為與他國之間的重要橋樑。」
王文萱
學歷:
京都大學人間環境學研究所博士
京都大學人間環境學研究所碩士
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
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現任:
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