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企劃主題 > 特別企劃 > 留日前輩在日就職中!③張濰杰(京都外國語大學〈大學院〉)

留日前輩在日就職中!③張濰杰(京都外國語大學〈大學院〉)

by magazine

張濰杰

  • 留日經驗:京都外國語大學(大學院)
  • 現職:工程師
  • 在日工作年資:2個多月(研修中)

學校對於就職活動提供的支援

學校的就職中心會提供相關資訊,單看個人是否要利用這些資源。但我覺得就職中心的服務對象還是以日本學生為主,給予留學生的幫助與資訊偏少,因此我當時基本上是靠自己進行就職活動。學校也有提供外國人留學生專屬的獎學金,除了有豐厚的獎學金額,同時會在日後進行就職輔導,需要經由面試程序爭取,而我當時沒有得到獎學金。

參加就職活動的歷程與挑戰

留學生在日本找工作其實不容易,除非像是飯店、滑雪場等需要大量人力的服務業才會積極的招攬留學生。我自己一開始先是參加就職說明會,現場有許多攤位,每個攤位代表一家企業,會有公司人員介紹職缺與企業概況,一天下來可以蒐集好幾家企業的資訊,也順便觀察日本學生是如何進行就職活動。到了疫情期間,許多面試都改為線上進行,因此後來我基本上都是在家利用Mynavi、rikunabi等就活網站找尋工作機會。

當時大概面試了三、四十次,一般企業的面試關卡是二到三次,前幾關以線上面試居多,最後一關則需要到公司進行面談,有些面試官願意慢慢聽你講,也有面試官讓人感到壓迫。面試大致上分為一對一、多人與團體等三種類型,由於覺得自己的日語沒有其他人流暢,即使多人面試是在線上進行我也會感到緊張。聽的部分還好,但是要用日語精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得用日語臨場發揮會比較困難。團體面試的部分,公司會拋出一個與業務相關的議題讓大家分組討論,最後進行發表,公司著重的是團隊如何分工合作,基本上大家同心協力完成就沒問題。

日本職場中所感受到的文化衝擊

我目前到職才兩個月,同期新人只有我是外國人,其實都要講日語壓力蠻大,不過到目前為止都算開心,好像沒有遇到特別的文化衝擊。但是與日本同事相處過後,我發現很多人會自己帶便當到公司,大家也都會提早在上班時間的前20~30分鐘到公司。由於跟同事年紀差不多,基本上沒有代溝問題,只是偶爾大家講話速度太快又夾雜方言,會有點聽不清楚。

研修分享

研修的第一個月主要是學生程式相關的 AI 證照課程,幾乎每天都要學習一章以上的證照內容。公司自建了一套模擬測驗系統,課後必須立即練習,隔天早上也會針對前一天的內容進行小考,並公布全體平均分數,讓大家自我檢視是否跟得上進度。

為了確保大家真正理解,講師會安排分組練習,讓同事彼此口頭提問、互相解說。每完成一階段內容後,還需與講師進行一對一口頭測試,通過後才能繼續進行課程。講師也會用 Excel 記錄每位學員完成模擬題的進度,讓大家了解自己與同事間的進度。目前課程進入亞馬遜雲端系統的證照階段,難度較高,但學習模式大致相同。由於公司在東京與大阪都有據點,東京的學員是現場上課,我們則透過 Zoom 同步連線,現在每週有兩天可在家上課。

在日本求職,語言能力是否為必要條件?

實際找工作的時候,雖然職缺上不一定會明確標示需要 JLPT 的哪個級別,但大家心裡其實都默認要有 N1。不論有沒有考過日檢,面試時能不能順利溝通才是關鍵。當然,也有部分公司會在徵才條件中明確列出語言能力的要求。

如果你有自己的堅持,想進入特定產業,那麼對於語言能力就會有一定的要求。有些行業對日文的需求不高,但也有些非常看重,這要視你未來想投入的工作類型而定。不過我認為日文至少要有 N3 左右的程度,畢竟在日本工作,上司和同事都是日本人,基本的溝通能力還是必要的。

「外國人」在日就職的優勢與劣勢

在求職方面,身為外國人確實會遇到一些難處。像是學校的就職中心,提供給外國人留學生的相關資訊相對較少。此外,雖然多數公司不會明確表示不錄用外國人,但實際上在某些產業中還是能明顯感覺到這點。有時候企業一聽到需要協助辦理簽證,也會覺得麻煩而婉拒,這讓外國人在求職時的選擇少很多。我入職的公司一開始就表示歡迎外國人,因此大家不會特別在意我的身分,對我的態度也是一視同仁。

至於優勢,我認為要視產業類別而定。如果公司的業務有拓展到台灣或中國,會中文的確是一大優勢,可能有機會在工作中派上用場。不過實際上,外國人在日本求職的劣勢還是多過於優勢。除非具備高學歷或專業技能,否則語言能力普通,也不容易進入大型企業。

由於日本持續少子化,加上不少學生在取得內定後又辭退,因此企業其實很缺人才,也造成了「就活早期化」的現象。許多企業會提早開始招募新卒人才,學生們也必須提前準備就職活動。我後來發現很多人會選擇先到企業實習,如此一來之後參加該企業的面試也比較有優勢。因此,如果有意在日本就職,建議可以在畢業的前兩年先尋找實習機會,這樣成功就職的機率也會提高許多。

系列文章── (文章上架後開啟連結)

相關文章──

2025日本大學特輯

您可能也會喜歡

留言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