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企劃主題 > 特別企劃 > 合格!入学おめでとう!令和6年在日升學合格─大學院

合格!入学おめでとう!令和6年在日升學合格─大學院

by magazine yoyo
令和6年在日升學合格-大學 大學院 專門學校

放榜了!在櫻花盛開的日本,一群留日的前輩們正昂首闊步踏入一個個他們人生中的新旅程。出發前,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離鄉背井赴日,在語言學校沈潛了不算短的光陰裡,發憤圖強學好日本語與升學所需的基本科目,並接受學校提供的升學輔導、面試練習。如今,苦盡甘來,一圓人生大夢的留學生,終於朝著理想邁進一大步。

究竟這些留日前輩們都是如何做到的?請和J’STUDY編輯部一起去拜訪他們,並向他們說聲:おめでとう!

慶應義塾大學

法學研究所

慶應義塾大學 法學研究科│游世億(千駄谷日本語教育研究所付屬日本語學校)

游世億さん(25歲)

台灣學歷:國立高雄大學 政治法律學系
日本學歷:千駄谷日本語教育研究所付屬日本語學校

掌握情報

從進入語言學校的第一天,即已著手在日的升學準備。主要是透過各校網站來蒐集學校資訊。

選校考量

慶應義塾大學一直是我憧憬的學校,而我的研究方向也與該校的教授相符,加上學校資源與設備充足,並有良好的制度,且是對自己較為有利的入學測驗方式,因此決定報考慶應義塾大學法學研究科。

準備項目

日語學習

我在台灣學過2年日語,2022年4月到日本再學了2年,我覺得學日語困難的地方在,是要如何實際應用在生活中,要克服這個問題,就是要讓自己勇於開口,盡量以日語和老師同學交談,不要害怕說錯。

文件準備

要提出:畢業證明書、學位證明書、成績證明書、N1成績單、志願者調書、推薦函2份。推薦函真的非常感謝我的大學教授鼎力相助。在研究計劃書部分,從選題到內容構成,一切只能靠自己,從零開始準備真的很不容易。特別是我報考的學校不考筆試,因此教授們會更著重審查內容及口語表現等,故必須不斷地修正研究計畫並且精進自己的各種能力。

面試

被問到的題目有:專業知識、研究計畫、論文。在面試中大約有一半的時間都在問研究計畫相關的問題,某篇先行研究、某個判決都可能成為題目,故應推敲可能被問到的部分,並加以演練到足以說服他人的程度。另外就是要妥善利用面試有限的時間,把自己的長處、優勢展現出來,充滿自信的回答問題。

整體心得

我認為在日本升學並不難,但要考上志望校卻異常困難,以法學而言,在名額極少、競爭又激烈的情況下,要如何在一群高等級的學生中脫穎而出是很重要的課題。因此,自律並有明確的目標非常重要。每天重複相同的事情雖然無趣,卻是上榜不可或缺的關鍵。

上智大學

理工學研究科 理工學專攻 情報學領域

上智大學 理工學研究科│吳政諺(千駄谷日本語教育研究所付屬日本語學校)

吳政諺さん(23歲)

台灣學歷:中原大學 資訊工程系
日本學歷:千駄谷日本語教育研究所付屬日本語學校

掌握情報

從大四下學期開始,透過網路查詢各學校教授資訊和報名事項。

選校考量

主要就是考量老師研究的方向與自身興趣相符,且學校位於東京。因此報考了上智大學及東京理科大學。最後選擇上智大學,是因只有這間合格,但是這間學校老師的研究方向不僅有興趣且和大學研究專題相關,因此也是最想去的一間。

準備項目

日語學習

覺得學日語最難的地方是在聽力部分,要能夠在日本人語速快的情況下,可以聽懂對方在說什麼。我自己是採用多聽、和看日文原文的新聞和動畫來克服這個難關。

文件準備

我報考的學校要求提出的文件有:志願票、畢業證書、大學成績證明書、外語檢定證書

筆試

要準備應考的內容有微積分、邏輯設計、程式語言等資工相關科目,這其中我覺得最棘手的是程式語言,我是透過觀看原文參考書和多練習考古題,來提昇應考的實力。

面試

要事先準備可能會被問的問題,還有在面試中遇到超出範圍的題目時要能夠快速的反應過來。我被問到的題目有:研究所想做什麼、大學做了什麼、畢業後的目標、研究所的研究如何進行

整體心得

相較於台灣的研究所,確實困難一些。因為遇到的題目和面試等全部都需要日文能力,同樣的東西從中文變成日文後,就需要花費一些心力去彌補這些差別。譬如筆試,我建議可以透過不斷的複習大學上課內容並且勤做考古題來做準備。

法政大學

人文科學研究科 日本文學專攻

法政大學 人文科學研究科│林潔茹(千駄谷日本語學校)

林潔茹さん(28歲)

台灣學歷:輔仁大學 中國文學系
日本學歷:千駄谷日本語學校

掌握情報

2023年初開始著手升學的準備,主要是透過學校的網站蒐集情報。

選校考量

因為想要更深入了解台日文學,加上對於指導教授的考量,我最後報考了1所學校,就是法政大學。

準備項目

日語學習

發音是我覺得最難的部份。我的方法就是多開口。基本上每天開著電視練聽力,也學習一些口語和用字遣詞。上課時多發表,讓老師糾正發音與文法。

文件準備

學校要求的文件有大學成績單。另外在研究計畫書的準備方面,就是一邊參考想報考的大學的教授的研究方向,一邊不斷地修改。

筆試

考試科目有日本語、日本文學史,其中最讓我感到棘手的是日本文學史。我的應考對策是自行整理筆記,不斷背誦,將日本文學的進程熟記。心得就是在準備時,不僅是網路的資料,也要去圖書館多看其他文學相關的書籍。

面試

被問到的題目有:簡單介紹研究計畫書、讀了哪些近代小說、想研究的對象及其作品、研究方法等。面試時首先要注意日語的發音,回答問題時要有邏輯性。遇到不太清楚的問題時,也要勇於說出自己不足之處。

整體心得

文學相關科系的升學,我覺得很困難,因為日語程度要比N1好,不僅要讀論文,還有許多文學批評的書要看。對自己想研究的題目,要抱持著熱誠,在面試時才能將熱情傳達給教授。研究計畫書通常會改上十幾次,多看多想,能讓計畫書越來越完整。我沒有去塾,也就是日本的升學補習班,因此要與日本語學校的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因為是全日語的對話,也有助於面試時的口語。不同的老師會給予不同的方向,是很大的幫助。

關西大學

會計專門職研究所

關西大學 會計專門職研究所│高子淇(關西大學留學生別科)

高子淇さん(24歲)

台灣學歷:中正大學 會計與資訊科技學系
日本學歷:關西大學 留學生別科

掌握情報

進入別科後開始蒐集升學所需資料;此外透過選修關西大學會計專門職研究所的課程,進一步吸收關於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簿記的學習。另外還詢問別科的升學導師、參加升學說明會及查詢學校網站。

選校考量

大學就是會計系,將來想在日本工作,但日語會計知識不足,因此大學院選擇了一樣的科系。報考關西大學,是因關西的氛圍比起關東溫暖,物價也較便宜;此外,關西大學是關西地區有名的私校,在會計方面也是關西地區知名的學校。

準備項目

日語學習

我在台灣學過約2~3年的日語,到了日本學了約1年半,我覺得學日語最難的地方就是文法,為了跨過文法這個學習難關,我自己是會利用以下方法:使用那種文法造句或寫日記盡可能使用自己不擅長的文法。

文件準備

報名時,學校要求提出的文件有:日本語能力に関する資格(N1)、最終出身学校の成績証明書、卒業証明書、志望理由書

面試

我記得被問到的題目主要有:1.身為外國人,對於日語的會計考試要如何做準備;2.入學前後、畢業後計畫等。我覺得想在面試有好的表現,要在過程中保持自信以及冷靜,當面對不確定該如何回答的問題時,先深呼吸思考答案,不要慌張,慢慢說出想表達的話。

整體心得

我認為準備志望理由是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去探討初衷,思考想留在日本的理由。此外還須思考跟台灣相較之下,在日本唸這門學問的優勢是什麼?若是之後回台灣的話,要如何去運用在日本學習到的知識。整體來說,我認為在日本升學算是困難的,除了自身的語言能力外,還需要去理解日語的專業知識(中文的相關知識也一併學習)以及其他日本相關事物。春天開學的學制差異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青山学院大学

国際政治経済学研究科 国際政治学専攻

青山学院大学 国際政治経済学研究科│莊博旭(千駄谷日本語學校)

莊博旭さん(26歲)

台灣學歷:東吳大學 歷史學系
日本學歷:千駄谷日本語學校

掌握情報

大學畢業後開始查詢相關資訊,來到日本後才開始構思研究計畫。主要是透過網路收集升學情報。

選校考量

由於許多國立大學對英語成績要求較高,因此在考量各校英語門檻之後,我報考了4所學校:早稻田大學、青山學院大學、上智大學及明治大學。前述學校順序即為考試日程順序,青山是第一個合格的,而青山的入學手續截止日期在後面兩所學校考試日期之前,因此選擇就讀青山。

準備項目

日語學習

我在台灣學過7年日語,到日本後學了1年半,覺得學日語最難的地方就是聽和說,我到現在都還沒有成功克服這兩個難關。

文件準備

學校要求提出的文件有:研究計畫(含志望理由)、畢業證明、英語成績、N1證書等。一直在構思研究計畫的題目而遲遲不知道如何下筆,經友人提議,暫時以一間考試時間較早的學校為目標,逼迫自己在那之前先完成研究計畫並提交,至少可以累績經驗。準備研究計畫是很重要的一環,要讓自己去多閱讀論文,尋找能做延伸研究的課題。

面試

被問到的題目主要都是圍繞研究計畫的內容,另外也有被問到志望理由。面試過程中,應盡可能完全理解考官的提問,並簡潔俐落地回答。

整體心得

我認為在日本升學大學院算困難。首先,日本升學的準備時間長;其次,日本的研究所不招滿是常態,且無備取制度;最後,與台灣人一樣容易學習日語的中國人很多,且多數都會上「塾」(補習班),非常競爭。

系列文章──(排版製作中,上架後將開啟連結)

  • 合格!入学おめでとう!令和6年在日升學合格─大學
  • 合格!入学おめでとう!令和6年在日升學合格─專門學校

相關文章──

2025日本大學特輯

您可能也會喜歡

留言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