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我踏上了前往日本攻讀碩士的旅程。那是一段本該充滿新鮮事物、交流與挑戰的時光,卻因為COVID-19的爆發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開場。
剛入學不久,學校便宣布全面改為線上授課。原本對日本碩士生活的想像,是與來自各地的同學們熱烈討論研究主題,質疑彼此的研究方法是否合理,在研究室裡激盪想法,在實體課堂上提出問題,甚至課後還能聊些生活瑣事。那樣的畫面,過去在許多留學前輩的分享中似乎理所當然地存在著。然而,現實中,大部分時間都困在宿舍,對著螢幕一堂堂上課。雖然線上授課的操作並沒有太多困難與不適應,但課程結束後,大家總是迅速關掉鏡頭,沉默漸漸成為日常的一部分。這樣的生活,似乎少了些什麼。
回頭看,對於想在日本有更多思想碰撞與交流的幻想,也許從一開始就有些理想化了。特別是在這樣一個相對內斂、含蓄、不太習慣公開表達想法的文化中,學生之間本就較少主動展開辯論式的互動。即便在疫情前,日本學生在課堂上也不常主動提問,更多時候是安靜聆聽、在心中思考。而在遠端的框架下,這種距離感似乎更加明顯。有時在Zoom上看見同學的名字與畫面,想像著或許哪天在校園中碰見,也如同見到網友一樣認不出彼此。再加上彼此本就不熟,想要在課堂外自然延伸出私下的互動也更加困難。那時的我,常常覺得,好像始終沒有真正踏入所謂的「留學生活」。
這種學術與人際之間的「斷線感」,讓我一度感到迷惘。既然來到了異國,卻無法真正接觸與融合,那麼我到底是「身在日本」,還是只是透過網路遠距求學?有時看著窗外的街道,車水馬龍,卻與我的留學生活幾乎沒有交集。那份距離感並不只是物理上的,而是心理上對留學意義的質疑。
隨著時間推移,我也逐漸調整節奏。原本對人際互動的期待,轉而投注在與老師的交流,藉由課外打工嘗試接觸人群,以及更內在的自我整理。也許正因為無法過度依賴同儕互動,我反而有機會更專注的深入思考論文主題。那段時間,雖然少了與同儕建立情誼的機會,也曾多次懷疑是否因為自己有主見、不太迎合的性格,才使自己難以融入日本生活。但這樣的懷疑,也在後來的經驗中逐漸消散。我開始用不同方式展現自己的觀點,比如私下與其他老師討論論文方向、課餘時間則沉浸於花道與文化課程之中,重新與這段生活建立連結。即使不是典型的留學生社交模式,我仍然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參與方式。
此外,課外打工也成為我重要的適應管道。透過實際參與日本職場文化,觀察同事之間微妙的溝通方式與團隊合作習慣,讓我對日本社會有了更貼近現實的理解。這些經驗彌補了我在學術圈中缺乏的人際互動,也讓我在語言與文化的學習上,有了更生活化的積累。
疫情改變了許多事情,不只是教學形式,也包括我們對「學習」與「連結」的想法。現在回頭看,那段不被期待的孤獨,其實成為了我學術旅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迫使我更主動地建立內在的動力來源,也讓我重新定義「留學」的意義——它不只是地理上的遷徙,更是一場對內在生活結構的重新組裝。在意料之外的留學型態中,我也逐漸學會了,真正的成長,往往來自那些原本未曾預料的片段。

IG請搜尋:jp_yuken
YUKEN(ユケン)
201709 零基礎赴日就讀語言學校
201904 大學院研究生
202004 大學院正式院生
202204 東京在職中
原是因為地方創生,而展開了留日之旅。
對於地方鄉村有熱愛、有觀察。
對於大學院生活有血淚經驗、有早知道。
對於日本就職有大方向檢索方式、有經驗談回顧。
希望能透過文章把在日本的所見所聞和大家分享~
同一作者的文章:
- 準備來日本生活,你需要帶些什麼?為準備來日本的你整理了一篇赴日清單
- 冬日泡湯全攻略:禮儀與安全注意事項一次搞懂
- 日本職場與「ラジオ体操」——每天三分鐘的全身運動
- 因地而異的日本垃圾分類制度
- 滋賀旅遊資訊:探索琵琶湖中的有人島— 沖島
- 【部落客文摘】日本求學路上──關於日本的研究生制度
- 【部落客文摘】探索日本大學:國立、公立、私立學校的選擇指南
- 【部落客文摘】冬日裡的暖酒分享之日本酒的樂趣
- 【部落客文摘】關於日本考研之研究計畫書的3大重點
- 【部落客文摘】日本獎學金介紹與獎學生生活分享
- 【部落客文摘】翻轉鄉村案例介紹──林業新可能之日本岡山縣西粟倉村
- 【部落客文摘】我在日本的鄉村的共居生活_SHAREHOUSE經驗
- 【部落客文摘】解決購物難民課題之移動販賣案例分享
- 【部落客文摘】日本鄉下打工趣之地方創生打工度假
- 【封面故事】赴日就讀大學院前輩分享❹滋賀縣立大學│范瑜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