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企劃主題 > 封面故事 > 升學日本大學院必知資訊

升學日本大學院必知資訊

by magazine
137封面故事-升學日本大學院必知資訊

「院生」與「研究生」的區別

一般留學生進入大學院就讀,有「院生」與「研究生」兩種身份。「院生」可以修得學分並取得學位;而日本的大學院中所謂的「研究生」,跟台灣的定義不同,比較像是有學籍但不承認學分的旁聽生。因此雖然研究生入學審查較簡易,但不承認學分當然也就拿不到任何學位。

所謂的「研究生」,是因為日本的大學院希望透過這個過渡身份,讓學生藉此機會了解研究科內的教學方式與研究方法,也與教授互相熟悉。研究生時期長短不一定,按照學生情況,從3個月~1年都有。也就是說,若選擇先成為研究生,整體修業年限會因此拉長最多1年,故不乏有人因為年齡或經濟因素,希望跳過此階段。各校做法不同,有的是「明文規定」,有的是「建議」國際學生先以研究生身份入學;前者就只能從研究生開始大學院生涯,後者則有機會略過研究生的學習過程。不想從研究生開始的人,就只能以不強制先以研究生身份入學的學校、與不要求學生先做研究生的指導教授為目標。

雖然研究生階段不能修得學分(視各校規定,可能在考上正式院生後追補承認學分),但從可跟著指導教授的研究室學習這一點來看,這將是提供師生雙方互相適應的好機會,對於往後報考正式院生將會有許多助益。

大學院的學制與課程

大學院的課程共有「研究生課程」、「修士課程、博士前期課程」、「博士課程、博士後期課程」三種,而入學身分又分別為聽講生、正式院生及研究生;身分的不同攸關能否能夠取得學分甚至學位,因此首先要介紹的是大學院的各種學制與課程。

研究生課程:

日本大學院特有制度下,只有「正式院生」具備可修學分,並且能取得學位資格;然而正規課程外還設有「研究生」、「聽講生」、「科目等履修生」等課程。

雖然大多數的研究科沒有「一定要先當研究生」的規定,但是許多留學生會被「建議」先成為該研究科的研究生,之後再參加正式入學考試,通過後才進入正規的課程;不過由於研究生制度因校而異,也有許多例外,因此建議在入學前最好先蒐集資料或透過學校官網了解,以取得更確實的資訊。

修士課程、博士前期課程:

修士課程與五年一貫制博士課程的博士前期課程,等同於台灣學制中的碩士課程;欲進入修士課程者必須完成16年的正規學校教育,即持有學士學位。在學期間為2年,專業科目學分30學分以上,修畢即為課程「修了」。

博士課程、博士後期課程:

欲報考博士課程者必須完成18年以上的正規學校教育,即持有碩(修)士學位。修士課程終了或博士課程前期終了即可修習博士課程。而五年一貫制博士後期課程即為銜接上述「博士課程前期」後的研修,是以取得博士學位為目的的正規課程,修業期間為3年。

大學院正規課程修了,取得必要學分並且通過論文或考試審核,可以獲頒修士或博士學位。

137封面故事-升學日本大學院必知資訊-國公私立大學院平均學費
資料來源: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公布
137封面故事-升學日本大學院必知資訊-大學院取得學位所需年限與學分數
資料來源: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生支援機構(JASSO)公布

大學院考試日程

想進入日本的大學院就讀,大約有3種入學管道;直接從台灣報考大學院、在日本讀日本語學校報考大學院,以及在日本讀大學再報考大學院。

一般來說大學院考試的時期分為秋、春兩期;秋季考試大約從8月下旬到10月陸續舉辦,而春季考試在入學當年的1月到3月間舉行,不論是參加秋季或春季考試皆是在同一年的4月入學。但特別要注意的是,較為熱門的大學院研究科通常只會安排秋季或春季一次考試,其他的研究科則會設置兩回招生行程,但如果秋季就滿額可能會連帶取消春季的考試,或調整招生的名額,因此考生要特別注意自己目標學校的公告,避免受到影響。

於此,建議篩選出3至5所目標校,盡量將考試分散在不同的月份,以免同時間準備多所學校而無法兼顧;也可以考慮依照志願的優先程度來報考,等秋季考試結果放榜後再考量是否需要報考春季,不僅省了準備的心力,也能夠節省花費的金錢。

取得教授「內諾」是進入大學院先決條件

赴日就讀大學院有一條特殊規矩,那就是在向學校提出申請之前,學生須取得指導教授的同意承諾,在日本稱為「內諾」。若報考正式院生考試之前,能夠先取得教授的內諾,接下來書面審查大多沒有太大的問題,再來只需盡力準備筆試的部分,因此聯繫教授是整個報告流程中重要的環節。

近年來,日本的教育方針越趨自由開放,且為了能夠廣收國際學生,在入學前取得指導教授內諾的成規已有越來越多大學院不硬性規定與要求,考生在此時即須留意招生簡章上的說明,若「指導教官の事前承認」被標示為「必要」,就是需要先行取得教授內諾;但若是附註「大学で紹介する」則表示可以直接向該校招生單位接洽,由校方推薦教授。

在這邊必須注意的是,即使是由校方推薦教授,但後續的聯絡溝通還是要靠自己;而簡章上若是寫「紹介しない」,就得完全靠自己與教授取得聯繫。

無論是否需要內諾,先行打聽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的指導教授並取得聯繫是比較保險的做法,建議可以利用學校網站搜尋,以及大量閱讀論文報告;在初步閱讀後會發現自己對哪些教授的研究方向有興趣,或特別認同哪些教授的研究觀點。除此之外,可以利用校園參觀日親身蒐集學校現場的情報,並與教授就研究領域進行討論,以及了解如研究室的研究與互動風氣、軟硬體設備等。

本次封面特集也邀請了六位前輩針對赴日就讀大學院的背景、入學考試的準備、入學後的感想與收穫等內容進行分享,相信能幫助您釐清心中疑惑,成為前進大學院的助力。

相關文章:

2025日本大學特輯

您可能也會喜歡

留言 / 評論